学术活动

揭秘黑洞的途径—凝视、感知与倾听

来源:0638太阳集团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0年12月14日

报告题目:揭秘黑洞的途径—凝视、感知与倾听

报告人:朱宗宏

时间:20201215日(星期二)上午1040

地点:虎溪校区图书馆1F-9

邀请人:李瑾

报告摘要: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黑洞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获奖人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证明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成的物理机制,显示数理是揭秘黑洞的基石;获奖人莱因哈德·根策尔(Reinhard Genzel) 和安德莉亚·季姿(Andrea Ghez) 各自长时间凝视银河系中心,发现那里的恒星清晰地感知到了400万倍太阳质量致密物体的强大引力,大质量黑洞是迄今最合理的解释。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引力波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而第一个以及后续绝大多数被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都是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倾听引力波已经成为揭秘黑洞的重要途径。2019年天文学家公布了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他们能否也会获得诺奖已经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报告将讲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故事;回顾人类认识引力和黑洞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解读上述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和探索黑洞奥秘的途径;分享本人和合作者们的工作体会;展望黑洞与引力波研究的未来发展。

报告人简介:

朱宗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天文学科召集人,科技部引力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引力波专家组成员。1981年至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2000年起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工作,先后任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客员教授;2004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担任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主任。主持完成了基金委重点项目《宇宙暗能量研究》和科技部973项目之课题《宇宙学与暗物质》等。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150余篇)。